阅读历史 |

42.出逃前夕(1 / 3)

加入书签

金樽盛满清酒, 被一只纤纤玉手呈到面前。

“陛下,尝尝吧。”

这可是她精心为陛下准备的,千里迢迢从西域送过来, 百金难求。

一杯下肚,从此以后便绝了子嗣缘分,但这药对身体却无碍,反而还有益处, 增长寿元, 强身健体。

以防萧淮质疑,姜挽将酒盏放在他面前的桌上,然后也给自己倒了一杯,先行饮下。

姜挽双眸含笑, 期待地看向他, “妾身的手艺不错呢,这酒还是很香醇的,陛下快尝尝,味道不差的。”

“好。”萧淮深深看她, 缓缓端起酒盏,一饮而尽。

在他目光不能及的地方, 姜挽一只手紧紧攥住了衣摆, 指甲透过布料深深陷入手心,手上青筋毕露,可见其用力。

她面色有异, 萧淮第一时间就察觉到, 他放下酒盏,双手握紧姜挽的肩膀,眉宇紧拧着, “阿挽?阿挽你怎么了?”

“没事,我没事,陛下不用担忧。”姜挽挣脱了萧淮的手,撂下碗筷站起身,缓缓往内殿里走。

“妾身突然有些头晕,想要去歇歇,陛下回吧……”

萧淮莫名地看她,本想起身陪她一起,问问她身上到底哪里不舒服,但一转眼看见姜挽自己掐出丝丝血迹的手心,他动作顿住,面色逐渐变了,眼神渐渐迷起。

他心中疑惑顿起,一种不好的预感升起。

玉书在殿内候着,见此连忙对萧淮欠了欠身,追着姜挽往内殿走。

圆桌边只剩萧淮一人,他垂眸盯着酒盏,不知在思量着什么,须臾,他拿起酒壶,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。

酒喝完,他独自出了凤仪宫,没留下只言片语。

寝殿的内殿中,玉书跪坐在妆台前,担忧地看着铜镜前的主子,“刚刚姑娘突然变了脸色,奴婢都觉得异常,更别说陛下,说不准……”

说不准萧淮已经有所怀疑了。

“无所谓了,那药无解,怀疑什么都随他去吧。”姜挽看着妆匣里各式各样的珍贵珠宝,华丽头面,指尖一一抚过,缓缓闭上了双眸。

这些奇珍异宝都是萧淮所赠,很难想象曾经严肃最看重规矩体统的储君会变成这样,为博红颜一笑,他也做了许多被朝臣诟病的事情。

不立中宫,拒纳后妃,立庶长子为皇太子,空置后宫独宠一人。

只要是她说出口的,他都做到了,无论以后是否变心,他此时此刻的真情都弥足珍贵,足以姜挽动容心软。

但事已至此,她已经没有回头路了。

再睁眼,她眼中的动容和不忍尽数消失,只剩冲破桎梏的决绝和坚定。

现在,她不知道阿拂被关在哪里,但凌酒言一定能打听到,若想从京都全身而退,必须要凌酒言出手相助,临走之前,也必须将魏庄的几个据点透露给萧淮,借朝廷的手对其压制,搅动这池浑水。

“这封信,玉书你必要亲手交到凌酒言手上。”姜挽将自己的宫牌一同交给玉书,嘱咐道:“做完之后即刻出城,去寻我们安插在城外的人手,没有接到阿拂之前,万不可轻举妄动。”

“可是奴婢要是这样直接走了,一天两天娘娘您还能搪塞,但凡超过三日,私逃必会暴露的。”

“放心,只需两三日,我便随你而去。”

*

翌日,天色阴沉,消沉的光投过云层笼罩着皇宫。

姜挽一大早带着女儿来到江太后的慈安殿拜见,一行人走到宫门外,正好碰上了来给太后请安的华阳公主萧金珠。

“公主安好。”

姜挽抱着女儿对萧金珠打了声招呼,但却并没有得到萧金珠的回应。

明明上个月还关系要好的姑嫂二人,现在却生疏得很,一个客气疏离,一个冷淡无视,不清楚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婢女们个个满头雾水,低着头不敢吭声。

两人一起踏入慈安殿,给江太后请了安。

江太后许久没有见到这几个小辈了,一大早汇聚一堂,看着就令人欢喜得紧,她招呼姜挽和萧金珠在身边坐下,一起用了早膳,亲自抱着小孙女逗弄,稀罕得都忘了用膳。

“臣妾此次前来,是一事想要请母后帮忙。这几日臣妾身子不适,夜里睡不好,白日里精神不济,太医说需要修养一阵,所以可能没法照料好欢儿,便想请母后照看欢儿一段时间,也算是让欢儿陪陪您,尽孝膝下。”

江太后看姜挽不像是精神不济的模样,但既然姜挽这么说的了,她是求之不得,不可能拒绝的。

鸿儿和清儿两个孙子都是她一手拉扯长大的,现在两个孩子们不在身边,一时间确实寂寞无聊,照顾孙女对她来说哪里说得上是麻烦,简直是天大的好事。

“小事而已,你放心,哀家定然帮你好好照看欢儿的,你尽管修养便好,不急着接回去的。”

闻言,萧金珠奇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