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3章 赵氏少主(3)(1 / 2)

加入书签

比赛带来的兴奋喜悦在几句笑谈中很快过去,五脏庙已经发出抗议,“咕咕”作响。于是众人举箸进食,大快朵颐。

最后的最后,按照事先的约定,得胜一方获得布匹锦缎若干,输的一方则不得不接受惩罚。赵毋恤和魏驹相互推托,争着把胜利归为对方,几经商讨,终于达成共识:奖品仍颁发给红队,惩罚则需双方共同承担。

很快,一场闹剧爆发——红队和黄队互相用面粉给对方抹面,接着又用鞭子追赶对方作势要打。一群白面者在空地相互追逐,时不时有人滑倒在地,鞭子放在身上,假装要打,倒地者则假装求饶,大声呼救。

玩闹尽兴的赵毋恤回到赵府,已是黄昏时分。落日如淬炼过的蛋黄,金色耀眼,让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。北面的层峦叠障对夕阳恋恋不舍,仍然阻挡不了它下坠的步伐。

北面是赵毋恤的助力,他比山峦幸运,留住了光明,山峦也因此成为他的福星。正是因为山神相助,他被正式立为赵氏未来宗主,也就是说,如今的他,已经取代伯鲁成为赵氏继承人。

那个令赵毋恤担忧不已的决定他命运荣辱的测试,在一个阳光万丈的清晨宣告举行。

九个儿子无一人缺席,全部按时去到父亲指定的地点。赵毋恤是只身前往,伯鲁和叔则结伴,其余兄弟则是三三两两相约而去。

到达指定地点,众公子抬头一看,一座巍峨大山耸立在眼前——山势险陡,道路狭窄,乱石嶙峋,林深草密。父亲给他们出的考题是:他在山间某处藏了一件宝符,率先找到者,成为赵氏继承人。

所谓宝符,有四个含义,一是指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;二是宝玺或是符命;三是上天所赐的符命;四是古时避邪驱鬼的符箓。此处当用第三个意思——赵鞅埋藏的是赵氏的信物,找到它,自然是上天所赐命定的赵氏未来宗主。

赵毋恤还在观察山势起伏,努力寻找最便捷的登山道,哥哥们已经一拥而上,轰的一下走远了。

眼前的这座山叫常山,即古恒山,今天称大茂山,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西北境内。今天被称为五岳的“北岳”,亦名“太恒山”,古称玄武山、玄岳等,地点位于山西省浑源县。

从春秋战国到明代中期,所谓的“恒山”一直指的是前者。后者是明末清初时才被认定,成为今天耳熟能详的北岳。

一提到常山,许多人会马上联想到《三国演义》中“吾乃常山赵子龙”。此常山是山,赵子龙所说的是常山郡,是一个辖区治所。当然,既然用山名设郡名,此地肯定距离常山不远,位于今天的河北省石家庄中部的正定县。赵子龙的故乡北望常山,按照今天的驾车路线来算,不到两百公里。

这座山,有恒水(今横河)从西注,又有滱水(今唐河)自倒马关南流与大岭水合,水出山西南大岭下,东北流出峡。经由山势跌宕,飞瀑斜挂,白浪四溅。有了水的参与,此山便有了灵魂,秀丽多姿,焕发出奔腾不息的生命力。

关于此山,民间有许多传说。既有得道真人在此地羽化成仙,驾祥云而去,也有樵夫砍柴遇蛇,挥刀一斩,竟被引入仙宫跟随高人修炼,从此踏入仙界,位列班仙。

几经比较,赵毋恤选了一处山势陡峭遍布灌木丛几乎无路可走的地方入山。爬山涉水难不倒他,因为他本就热爱登高望远,也曾跟魏驹等人来这里打野战,玩敌我征服的游戏。再加上有过放羊的经验,他对大山有莫名的亲切感,有过“野外求生”的经验,观察地形,摸索路线更是轻车熟路。

若是真有宝符,最基本的设定就是藏在某处山洞。虽然这个想法很平庸,毫无创意,但是或许父亲认为,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呢?于是,赵毋恤直奔山间几处可能藏匿宝物的地方。

扒开高过人头的狗尾巴草,赵毋恤用镰刀砍断几条荆棘,视野变得开阔起来。他大步疾走,无暇顾及迎面而来的苍翠招展。沿着一小段斜坡,往西南转折,来到一处被树荫遮蔽的亭子。说是亭子,其实是过往的采樵伐薪者为了方便休息,用藤条加树枝搭建的歇息处。

赵毋恤进入亭子,左顾右看,这里林深叶密,说不定藏在这里呢?他四处摸索,没有任何东西,赶紧去往下一处。

步行十来分钟,一块巨石耸立眼前,绕到石头前面,有条小径把石头一分为二。里面黑洞洞的,伸手不见五指。赵毋恤曾经在山上迷路,无意中找到此处,在里面躲过风雨。他拿出火石,用力打几下,狭小漆黑的山洞瞬间亮堂起来。

顺着石壁,他一点一点的摸索,看看是否有收藏物什的夹缝。左边、右边,前后、上下,都检视了一遍,一无所获。

走出山洞,赵毋恤加快步伐,奔向下一个目标。

在山路的东面,往北而上,有条捷径上山。虽然可以省去不少时间,却是条不折不扣的险道。有一截路非常狭窄,毫无遮挡,若是一个不小心脚一滑,马上就会跌落万丈深渊。如果能安然走过这段路,迎面而来有个能避风雨的所在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