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75章 凌王妃一夜揪出皇后的探子(2 / 3)

加入书签

当初你们接回阿沅姐,把二姨母和他当乞丐驱赶,那时可有想到,有一天你们瞧不上的‘乞丐’会来报仇呢?

他们自然想不到,就像这天下的士族,宁愿相信天上下红雨,也不会相信有一天底层百姓会掀翻他们。

在惩治罗家的时候,莫修谨非常意外地查到一件事。那就是不久前,卢家接到皇后之命。

送了几个人到长安,并且,那艘运奴船,除了提前被皇后的人接走的几人,其他的人,同船一起,还飘在运河上。

莫修谨最擅长剥茧抽丝,从一根细丝,找到事件事情的起源。

他先找那艘运奴船去过的地方,待看到闽州之时,心中便是一惊。

如今的闽州,可是瘟疫的代名词啊!

再看时间线,皇后的人接走那几人之后,没过多久,长安就爆发了瘟疫。

被事件牵扯没能去幽州的凌王、被迫去北区治理瘟疫的冬素、卢家停在运河上的运奴船……

莫修谨只觉自己要发现真相了,可真相太过残忍,便是见过太多脏污和混乱的他,也觉得不敢置信。

他冒着被卢家人发现的风险,动用凌墨萧留下的暗桩,往长安送了一封密信。

这在这密信还在去长安的路上时,小小的光州城也在讨论长安的瘟疫。

在凌王来到光州之前,长安的大事是传不到光州的。

自从凌王回了一趟封地,还娶了一个光州土生土长的姑娘为王妃。

整个光州城的百姓都与有荣焉,加上光州的商业渐渐繁华,往来商行极多,这消息传播的也就更快了。

得到消息的沈林钟,立即下令封了沈家村的村路,外村人严禁进村。

目前长安的防疫十禁还没传开,但沈冬素离家时,留下了一份专防夏季流行痢疾的禁令。

仲阳很快将它找出来,林钟和沈爷爷召集全村村民,包括刘管家工坊的女工,每天三次的宣传。

此时,凌王妃擅医术的事已经传开,沈父自不必说,他早就知道内情。

沈爷爷很是惊讶:“冬素说她的医术跟谁学的?跟我学的吗?”

蒋氏腹诽,公公的医术,治不了人,治牲口到是很管用。

之前她冬素还在凌王府当差时,教个点心吃食,凌王就赏银赏物。

教绣娘织个毛衣,凌王府也是赏银赏物。

那时她就觉得这些贵人见识少,怎么会连个点心吃食,拿毛线和四根竹针织个衣裳都这么称奇的!

她以为凌王见识少是因为在光州的原因,现在看来,连长安城的贵人见识也少!

就冬素跟她爷学的医术,也能称为神医?

她要是神医,老娘我也敢称神医!

不禁嗤笑道:“冬素不是跟甲哥儿学的吗?甲哥儿才是真神医,瞧你爹那腿,做的真真的。”

沈林钟无奈地看着母亲:“娘,那腿是妹妹做的。甲大人可是替妹妹背名而已。”

蒋氏一愣,转头看向沈爷爷:“爹,这也是你教冬素的?”

沈爷爷同样大无语,这个蒋氏,是一点长进也没有。

“我有这本事,还能差点病死在路上?林钟,你就直接说,冬素的医术到底是跟谁学的?”

还是仲阳说谎话利索,替大哥答道:“是我姐小时候,跟一个路过的神医学的。”

“你们仔细想想就能想到,有段时间我姐总偷家里的吃食出门,被娘骂,被奶奶打。”

“就是那老神医流落到咱们这,我姐拿粮食救济,老神医才收我姐为徒的。”

“大家记住了吗?不管谁问,都这么说。”

蒋氏还在发怔:“我记得她拿家里的吃食,不是给姓冯的吗?”

沈父一锤定音:“是给老神医!这事我也知道。”

蒋氏还有些委屈:“合着你们都知道,就瞒着我啊!”

沈父很无奈地看她一眼,妻子耳根子软,说话没把门,还好面子。

最近竟然被村民怂恿着,天天回来说,要和家搬到长安城去。没道理女儿都做了王妃,一家子还在小县城住着。

幸好这话没传到外面去,不然有心人一挑拨,王妃一个不孝的名声就传出去了。

沈父只好不让她进县城,生怕她被县城的贵妇们一哄,王妃的旧事都说出来。

幸好米粉作坊牵住了她的腿,她一心要挣钱,给林钟和仲阳娶媳妇,也不爱去县城。

趁着这个机会,沈父正色道:“长安城有瘟疫,以后再不可提全家搬到长安的话!”

蒋氏不甘心:“瘟疫总会好的嘛!我就让你跟冬素说一声,她在长安城准备一下。”

沈爷爷气的拍桌子,直接怒视她:“只要老子活着,你们就别想搬到长安!”

“你们也不想想,才传出冬素得神医真传,这长安就有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